刘永好四兄弟:分家分出“新希望”

2017-04-15 10:57:00

 

【世代微评】对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,谈“分”色变,好像提到这个词就说明企业离完蛋不远了。事实上,分家本身无所谓好坏,关键是要清楚在何种情况下,采用何种方式的分家有利于家族企业发展。家族成员关系维持得好的企业一般在分家后更易获得成长,选择积极主动的战略应对家族纷争,以及分家后的相互扶持或良性竞争是整个家族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。老刘家的分家之道深得其中精髓。

我之前讲过刘永好的女儿刘畅接班,这位靠卖饲料卖到了内地《福布斯》排行榜首的“中国第一猪倌”,在刘畅接班时把一个企业家的“老谋深算”和一个父亲的拳拳爱女之心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刘畅接班我们暂且拭目以待,不过提起刘永好或者希望集团,有一个词是最常被提起的,那就是——“分家”。对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,谈“分”色变,好像提到这个词就说明企业离完蛋不远了。

但是刘家兄弟却把企业越分越大了,是异类,是奇葩,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对象。

刘家有四兄弟:刘永言、刘永行、刘永美、刘永好,合起来就是“言行美好”。因为生活艰辛,老三刘永美被送给了邻居,改名陈育新。我们现在听到最多的刘永好是老四。四兄弟当过知青,卖过爆米花、做过音响,孵过鸡苗,卖过鹌鹑蛋,最后来才做饲料。从1000块钱做到1000万,他们用了十年。

在1992年,刘家兄弟进行了第一次分家,相当简单粗暴,每个人各占25%。

第一次产权明晰之后,老大选择折腾房地产,老三折腾电子行业去了,饲料这块老二刘永行主内,老四刘永好主外的格局也渐渐形成,但四兄弟的企业仍然可以说在广义的希望集团内。

这次分家意义重大,一是哥几个终于能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了,二是老二和老四这对“黄金搭档”开辟了著名的“希望模式”。

饲料业运输是个大问题,超过200公里,运输成本就会高到让人受不了,所以一般选择当地建厂。希望集团就趁着那些国有企业适应不了突如其来的市场竞争,像贪吃蛇一样把这些白天鹅一只只吞到肚子里。

政府出土地、设备、渠道等资源,希望集团出资金、品牌、管理等,这就是“希望模式”。以上海马陆镇的养猪场为例子,马路镇的土地、设备等作价200万,希望集团拿出550万资金,然后希望集团的品牌、技术、管理等估价250万,这样希望集团就占了80%股份。靠着这个撒手锏,到1995年,希望集团已经有了38家下属公司。三年时间,38家啊!

刘永行和刘永好一主外一主内,可谓珠联璧合,他们共用一张办公桌,就坐在对面,资料你签过字之后直接划过来我就能签了,接电话也是面对面,毫不避讳。但是两个人都是很有主见的人,希望集团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,因为经营战略不一致,两兄弟又要第二次分家了。

这次分家,老大刘永言建立大陆希望集团、老二刘永行建立东方希望集团、老三陈育新建立华西希望集团、老四刘永好建立南方希望集团。在2010年,四家公司的估值就超过了1000亿,这种裂变式的发展也是一个奇迹。

老刘家的分家何以成功呢?

第一,“快”。“快刀斩乱麻”的“快”。在第二次分家时,外界阻力是很大的,因为希望集团已经成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代表,也是兄弟创业的典范。当时的政协副主席专门打电话说:“建议不分。”四川省委书记抛下公务,专门跑过来从中调和。

但老二刘永行坚持要分,于是兄妹五人关上了门开了个家族会议,就花了一夜功夫,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一分为四。

第二,“清”。“清汤挂面”的“清”。这一筷子下去,捞起面,沥出汤,不黏糊。第一次分家,兄弟四人每人25%;第二次其实就是老二刘永行和老四刘永好之间的分家,也很简单:一人一半。刘永行大致以长江为界,把希望集团名下企业一分两半,说:“我来分,你先挑。”刘永好选择了西南13家,也就是后来的南方希望集团,现在的新希望集团。

第三,“和”。“家和万事兴”的“和”。有人会说都分家了还有什么“和”可言?刘家兄弟正儿八经的第一份创业是孵鸡苗,当时的工厂叫“育新良种场”,对,就是老三陈育新的名字命名的。因为老三贡献最大,不仅辞掉了公务员的铁饭碗,还押上了全部家当。

老二刘永行付出也很多,他腿有残疾,但还是卖掉了代步的永久牌自行车。本来按照几兄弟的口头约定,老二、老三是拿大股的,但是第一次分家时,他们主动放弃了,决定还是几兄弟平分。

第二次分家时,刘永行和刘永好更是立下了“君子协定”:十年之内不过江;现有管理人员随本人意愿自主选择;技术共享,品牌共享。

这里我要说一下,中国人喜欢“平分”股权,其实这不是一种好的分配方法,弊端显而易见,像江门天健集团,三个创始人平分股权,结果出现分歧,谁也说服不了谁,集团发展江河日下。

刘家兄弟能成功“分家”,是因为他们有“公心”。

而“公心”的造就不单单需要好的素质品行,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:

一是哥几个深厚的感情,他们的父亲刘大镛有一件呢子大衣,这件大衣依次传给老大、老二、老三、老四,“共穿一件衣,共吃一顿饭”,面对苦难哥几个习惯抱团取暖。

二是能力和心气都很高,他们的父亲曾作为地下党员打入敌人内部,但是后来无法证明,就被批斗。在这样的家庭成分下,哥四个硬是都考上了大学!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还是很值钱的!

这就把他们和那些草莽之辈区分开了,他们用科学知识建立科学的孵化小鸡的方法,还有培育鹌鹑的方法等,当然,也会用科学的方法和良好的态度在兄弟间进行畅通有效的交流。

 

[来源:一波说(yangyibotcc),作者:杨一波]



返回上一级目录